首页

女王圣水调教手机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4 12:41:10 作者:【东西问】王晶:琉璃河遗址何以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浏览量:53522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题:中拉文明对话中的“信达雅”

  中新社记者 曾玥

  “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对中拉人文交流作出如上重要论述。

  彼时,墨西哥汉学家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坐在距习近平不到50米的同传屋内。她曾多次担任墨西哥总统首席中文翻译,参与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会晤翻译工作。

资料图:墨西哥墨西哥城,天空出现双彩虹。

  生于巴尔干半岛、常住墨西哥城、曾来中国留学,莉莉亚娜在不同文明之间往复穿行,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感知“和而不同”的意涵。

  “翻译也是一种‘和’。”近日,莉莉亚娜在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翻译实现的跨语言、跨文化对话,促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与合作。“如何让‘不同’相‘和’,是翻译的技巧所在。”

  “译事三难:信、达、雅。”多年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这一主张,为后世中国翻译界所推崇。身为外国译者,莉莉亚娜认为,“信达雅”的见解妙在意蕴广阔,见于翻译,又不止于翻译。

  “信”,指不悖原文、忠于文意。在莉莉亚娜眼中,追求“信”的前提在于认识和理解中国。

  从18岁来华留学,到钻研汉学、回国教学,年过花甲的莉莉亚娜已研究中国40余年,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当今的中国理念,归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莉莉亚娜认为,汉学家应以系统、全面、长远的眼光看待中国发展,“中国是一个整体,不研究其历史传统,就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

  与此同时,莉莉亚娜强调,研究历史不代表耽于经典。西方汉学界应采取更积极、更具实用性的研究态度和角度,考究中国的历史传统如何孕育中国道路,进而更好理解中国提出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

  学术观念也影响着莉莉亚娜译介时的取舍。“有时候我觉得要简化处理,不应该给读者制造这么多阅读困难。但我又会想到,读者有权利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不同之处,而我有义务帮助他们去了解那些使中国‘成为中国’的东西。”

  对于中国译者来说,“达”意为文本明白晓畅、通达受众。对于远隔太平洋的拉美地区来说,“达”还意味着跨越上万公里的距离。

  “我刚开始中文教学的时候,研究中国的人比较少。”在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从事汉学研究与教学多年,莉莉亚娜观察到,早年在拉美地区流传的中文教材和中国文学作品多是在引进英译本后再进行西语译介,少有从中文原著直接译为西语的译本。

  “我们需要直接对话,同时创造更多相互靠近、直接交流的机会。”为此,莉莉亚娜编写出版拉美第一部针对西语读者的中文语法教材《实用汉语语法》,在墨西哥学院开设中文课程、培养中文人才,带领学生组建中国文学翻译团队。

  30多年来,莉莉亚娜及其团队翻译出版了老舍、张爱玲、王蒙、贾平凹、莫言等中国作家的20余部文学作品。

  在题材上,莉莉亚娜“偏爱”现实主义作品。“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可以立体、形象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社会和老百姓生活水平、个人经历的变化。”

  “文学是向拉美地区介绍中国的一扇窗。”她说,小到民众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历史性变迁,拉美民众可从书中找寻“何以中国”的答案。

  “中国韵味”如何在西语语境中完整呈现,是对“雅”的考验。世人常说“雅”字难解,而在莉莉亚娜看来,恰恰是“雅”最耐人寻味。

  “每个人对‘雅’的定义可能不一样。”莉莉亚娜说,她的工作是在文化差异之间寻找平衡点,培养西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力。比如对于中国成语、谚语、歇后语,她反对简单添加注释,提倡尽力用富于文学性的西语进行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化差异的转换要比语言转换难得多。”莉莉亚娜有感于中拉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为二者的交融深深着迷。

  至今,莉莉亚娜仍译笔不辍。她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以文学译介等方式推动中国文化持续走进拉美国家。(完)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探访重庆鲁祖庙传统风貌区:百年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国交合唱团的“新”体现在演绎形式上。新乐季,合唱团将更多参与到交响乐队的乐季演出,还将与当代指挥巨擘里卡尔多·穆蒂深度合作,演绎经典歌剧《乡村骑士》。同时携手马林斯基剧院多位签约歌唱家,献上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民歌。

文明的坐标丨“汉服之都”山东曹县

芦花鸡,华北柴鸡,贵妃鸡,宫廷黄鸡……鸡苗也是科学家经实验后推荐的,都是适合草原上养的种类。“这些年根据客户需求,我们也有一部分订单化采购。”

【地评线】飞天网评:增强信心,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这种新变化在今年市地级申论试卷中也同样体现。2024年国考市地级申论试卷给定材料5则,问题与材料一一对应,作答具备针对性。而2025年国考市地级申论试卷中,给定的材料变为4则,在材料与问题的对应性上,前四个小题问题与材料一一对应,但是作文无直接对应材料。“需要结合对全部四则材料的整体把握进行理解,论题的把握、文章的论证都有较大的难度。”李曼卿表示。

新时代,我看中国|马耳他驻华大使:欧中经济合作将显著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他指出,最近10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一系列鼓励研发和创新的政策,R&D经费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2年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2022年突破3万亿元。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看,中国R&D经费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1.91%持续提高到2022年的2.54%,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其中,中国2.54%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1%的平均水平。

证监会吴清:去年查办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大幅上升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鲜明特点,也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必须坚持和运用的重要方法。只有以历史为老师,以时代为观照,认真研究不同时代面对的新问题、大问题、真问题,才能准确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逻辑关系,深刻把握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从整体性系统性层面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深、阐释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